- 晒头顶:通畅百脉
- 晒手心:助阳生发
- 晒后背:气血通畅
春分节气|万物生,阴阳平,学好这些保健方法,身体越来越棒!
春分时节已属仲春,气温继续回升,春阳之气上升更快,人体的代谢增强,加之气温经常骤变,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。此时养生,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?
【 春分三秘诀 】
春分时节,阳光正盛,勤晒太阳不仅能补充阳气、平衡体内阴气、祛湿排寒、调理气血。还可补钙预防骨质疏松、调节心情,可谓是春天最好的“补药”,对身体大有益处。
中医认为,头为诸阳之首,是阳气汇集的地方,而头部最易受寒,容易引起头晕、头痛等症。
可在上午11点-下午1点之间,阳气最旺盛的时刻晒晒头顶,可滋补阳气、疏通百脉、提神醒脑、令全身气血畅通。
头部穴位众多,可每日梳头,宣行郁滞、散风明目、疏利气血、改善头部血液循环。
晒太阳时,手心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,其实手心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——劳宫穴。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,五行属火,有清心火,安心神的作用,我们在晒太阳的时候,不妨将双手摊开,晒晒劳宫穴,可起到舒缓疲劳、促进睡眠、强心益气的功效。
“背为阳,腹为阴”。若背部受凉,风寒之邪通过经络入侵,伤及阳气,便容易引发病症,尤其是年老体弱和久病虚损者,容易加重病情。
春季晒背可温通经络、驱散肺中阴寒、改善消化功能、缓解咳嗽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的病症,从而改善身体状态。
可在阳台上,或其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,静坐晒背,配合揉搓后背心,每日1小时左右,晒得人暖洋洋,呼吸顺畅为佳
【 春分养生怎么吃?】
壹、吃春菜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“司岁备物”,意思是说,符合节令的蔬菜,得天地精华,口味和营养都比较好。吃春菜也是春分的习俗。荠菜、香椿、豆苗、莴笋、苋菜都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贰、吃鸡肉
春季与肝相对应,春分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,此时要注意养肝、护肝,保证肝气舒畅。其次,春天要避免吃脂肪太高的食物。所以鸡肉是不错的选择,脂肪含量不高,也不易上火。
注意:春季饮食宜清淡,少油、少辣,以减轻肠胃负担。
叁、吃草莓
春分时节,天气比较干燥,容易上火、食欲不振,草莓可以帮助清热解毒。饭后食用草莓,还能促进肠胃蠕动,帮助消化。
【 春分食疗方 】
01、韭菜虾仁粥
原料:大米100克,虾仁50克,韭菜30克,鸡汤1000毫升。
做法:韭菜洗净切段,虾仁去掉虾线、焯水、切碎,白米淘洗干净,以上三味放入锅内加鸡汤同煮成粥,适当加盐调味即成。
功效:补阳强筋,补肾健脾。适用于阳虚怕冷,腰腿酸软者。
02、凉拌鱼腥草
原料:鱼腥草250克,精盐、辣椒油、白糖少许。
做法:鱼腥草洗净切段,再用盐水泡几分钟,捞出后加入少许精盐、辣椒油、白糖,拌匀即可上桌。
功效:清肺解毒,利尿通淋,祛湿通便。适用于肺痈吐脓,痰热喘咳,热痢,热淋,痈肿疮毒。
03、嫩豆腐鲫鱼汤
材料:嫩豆腐500克,鲫鱼肉200克,玉米2大匙,鸡蛋1个,姜丝、香菜、盐、淀粉适量。
做法:嫩豆腐、鲫鱼肉切成丁。鸡蛋打散、香菜切小段。锅内加水,煮沸后加入豆腐、鲫鱼肉、玉米。放盐调味,再以水淀粉勾芡,淋上蛋液,撒上姜丝及香菜。
功效:利尿消肿,益气健脾。
04、健脾八宝糕
材料:粘米粉250克,鲜山药250克,百合50克,玉竹15克,芡实30克,白扁豆20克,茯苓30克,乌梅4枚,白糖适量。乌梅切丝备用。
做法:鲜山药洗净切片,玉竹、百合、芡实、白扁豆洗净与鲜山药一同放入锅内,加入适量水煮熟。茯苓磨粉,与粘米粉混匀,加入白糖及适量水搅拌成浆,将煮熟的鲜山药、百合、芡实、白扁豆放入粉浆中拌匀,放入盘中蒸熟,撒入乌梅即成。
功效:健脾补肾,润肺生津。适用于脾肾亏虚导致的食欲减退、腰膝酸软、神疲乏力、夜尿频繁、大便溏泄等症状。
05、菠菜鸭血汤
材料:鸭血150克,菠菜250克,葱白3克,香油、盐、味精、植物油各适量。
做法:鸭血洗净,切块。菠菜去根,洗净,切段。锅内加入适量水,放入菠菜,开火煮至九成熟,放入鸭血块,加入植物油、葱花、香油、盐、味精,大火煮沸即可食用。
功效:补肝养血,滋阴润燥。
医学指导: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陶陶,邻水县中医医院副书记熊明轩、主任中药师王晓东、主管中药师熊海均